椒江区凝聚“红色力量”推动“三治融合”纵深发展 | |||||||||
| |||||||||
今年以来,椒江区深化“党建+三治”理念,通过推行“社区(村)大党委”模式,建立“1+3”村治理框架,建立“双报到”制度,实施网格“先锋”服务等方式,加强党组织渗透力,推动“三治融合”工作纵深发展。 一是推行“社区大党委”模式。在全市率先联合多个社区建立多维党建引领联合体。目前,已健全“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-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-公益类备案社会组织”三级联运机制。如海门街道已建立本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个,枢纽型社区组织14个,备案建立了168个公益类社会组织,引进专业社会组织4个。 二是建立“1+3”村治理框架。构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,村民代表大会、村民委员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等3个自治组织为龙头的村治理框架。如三甲街道街下村在村支部的领导下,以全面升级村规民约为抓手,召开村民大会集体逐条研究,邀请村法律顾问全程参与该村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,确保了村规民约既合法又合情。 三是建立“双报到”制度。建立区域党组织到驻地和在职党员到居住地“双报到”制度。从社区(村)党员、在职党员、楼群小组长、优秀党员群众等基层骨干中,挑选综合素质高、群众基础好、管理服务能力强的党员群众,组成参与基层治理的队伍。探索实行“党建共同协商”“党建项目共领”“委员单位互访”等制度,实现组织共建,资源共享。 四是实施网格“先锋”服务。将社区(村)划分为N个片区网格,再细分“先锋岗”和“先锋组”,做到锁定村(居)民需求,实施精准服务。目前,全区各街道已实现了社会组织在社区的全覆盖。海门街道还形成了粉色婚育、蓝色防灾、绿色环保、青色连心、橙色文体、紫色圆梦等七个特色服务板块,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,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,公益性社会组织人才服务等方式,有效集聚服务基层治理生力军。 | |||||||||
关闭窗口 | |||||||||